森林學術論文得獎名單《中華林學會》
教研組海報發表-林學組
名次
編號
題目
作者
第一名
P20-44
智慧型工具於改善林業調查工作之時間效益評估
黃謹毅、汪澤宏、陳廷安、卓志隆、
鍾智昕
第二名
P20-51
應用次世代定序技術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分析台北植物園蜜蜂採集
花粉之特性
趙怡珊、林謙佑
第三名
P20-39
台北都會區建築叢林下的蕨類
傅玲、黃志弘、黃曜謀
佳作
P20-52
建立以滲透勢計法量化臺灣樹種葉部耐旱性的方法之初探
洪庭毅、李俊佑、林冠穎、張勵婉、吳家慈、黃群涵、徐露玉、余尚鈺
P20-57
輔導團隊協助林管處執行國有人工林伐採作業計畫
王顥翔、詹于萱、魏浚紘、陳朝圳、
陳建璋
P20-49
陽明山國家公園鹿角坑生態保護區植物種類變遷與分布
蘇夢淮、楊絜宇、呂碧鳳、華予菁、
陳宏豪
教研組海報發表-林產組
P10-15
乾旱逆境對紅檜與臺灣扁柏葉子揮發成分之影響
陳盈如、張上鎮、鄭森松
P10-17
三種國產材之抗彎強度對數位化加工之影響
塗三賢、李志璇、林振榮、林志憲
P10-24
不同地域台灣榕萃取物之初探
顧文君、李金梅、林柏亨、林振榮、塗三賢
P10-16
不同樹種段木香菇揮發成分之分析
鄭森松、李致宏、林群雅、劉素玲、陳盈如、張上鎮
P10-26
木質壓縮層狀構造材熱傳導影響對節能效應的適用性
陳予卉、林翰謙
P10-23
水性丙烯酸樹脂添加木質素於膨脹塗料之阻燃性質研究
莊智勝
教研組口頭發表-育林組
O14-S1-3
因應 TCCIP AR6 網格化氣候資料而生的森林氣候工具:clim.regression v2
林奐宇
O14-S2-1
Development of insertion and deletion markers from Cinnamomum osmophloeum
complete genome for identification
Chia-Chen Wu, Chi-Chun Lin
O14-S1-6
運用 Weibull 機率密度函數分析泡桐人工林之生長潛力
李隆恩、吳家禎、何政坤
O14-S1-5
天仙果不同繁殖方式之成活及生長表現
蔡政斈、陳芬蕙、許俊凱
O14-S1-4
山胡椒種子發芽處理對育苗之影響
林鴻志、何姍穎、邱奕辰、吳濟琛、蘇子豪
O14-S1-1
六龜地區臺灣杉人工林單木生長模式之研究
李隆恩、陳巧瑋、王韻皓
教研組口頭發表-經營組
O13-S1-5
應用多期紅外正射影像自動分類於木麻黃防風林變遷監測
謝漢欽、傅春旭、王韻皓、洪紹翔
O13-S1-4
叢生竹林經營專案碳匯方法學建立芻議
林裕仁、林俊成、王淑華、劉怜均
O13-S1-3
光達點雲技術應用於人工林智慧化管理
彭炳勳、陳建璋、蔡佳彬、魏浚紘、黃睦宇、廖和順、羅卓昱、陳朝圳
O13-S1-2
COVID-19 疫情時代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星光票策略效益之研究
陳勇至、柳婉郁
O13-S1-1
桂竹最適疏伐作業與補貼機制之探討
陳瑩達、王培蓉、成晨光、張錦特
O13-S1-6
解構林業政策中的「參與」-以臺大實驗林為例
婁安琪、盧道杰
教研組口頭發表-生態組
O12-S3-5
臺灣槲櫟族群的遺傳多樣性
趙偉村、林奐宇、黃婉如、何佳芳、
黃俊霖
O12-S3-4
以地上部植生特性資料精進臺灣天然林淺層崩塌預測模型之可行性
楊建宏、宋國彰、許凱岐、張勵婉
O12-S3-7
台灣東北部封閉型森林濕地崙埤池十一年的生態監測
毛俊傑、陳子英
O12-S3-3
苗栗新川里槲櫟族群生態研究
楊翊、楊濟綱、王志強、錢易炘
O12-S3-6
是忘了還是不願想起:草原景觀的最後踏查
范素瑋、鐘詩文、許天銓、林建融
O12-S3-9
瑪家鄉森林植群生態多樣性與現況分布
錢易炘、林家榮、高裕閔、葉慶龍、
教研組口頭發表-林產組
O11-S1-1
國產相思樹應用於結構用途之研發與工程性能評估
陳兪甯、楊德新
O11-S1-2
臺灣原生泡桐雜交優良品系生長、製材與加工利用
吳家禎
學生海報發表-林學組
P20-25
植物物種調查與稀有種脆弱度評估-以新竹縣為例
邱子芸、林奐宇、趙偉村
P20-30
大園前空軍基地土壤種子庫潛在植物組成初探
江婷羽、吳柏孜、范素瑋、趙偉村
P20-14
無人機光達對於萃取林木特徵之影響
鍾智昕、劉政諺、郭哲源
P20-10
淺層崩塌是否會改變近地表土壤水分空間分布特性?
杜欣庭、梁偉立
P20-19
權益相關團體對森林衝突之看法、影響與管理:以台東安朔地區為例
榮翊傑、于台軒、黃名媛、張坤城
P20-22
不同水位變動下山地湖泊植物功能群初探
羅敏瑄、陳子英
學生海報發表-林產組
P10-8
利用轉錄體學評估柳杉精油如何調控西洋蜂之基因表現
王皓昀、陳映羽、何尚哲
P10-9
國產肖楠木下腳料作為木食器設計製作之可行性探討
侯志明、蘇文清、夏滄琪
P10-2
帋墨相發--鳳梨葉宣紙吸墨性之探討
呂芳儀、李汶蔚、陳政見、夏滄琪
P10-3
書畫用月桃手工宣紙適性評估
李汶蔚、李孟鴻、夏滄琪
P10-5
國產材生產實務教學與數位化導向課程之學習平台建置
謝婉婷、林翰謙
P10-11
四種國產材經戶外暴露試驗後之物理性質評估
施承睿、方力禾、羅盛峰
學生口頭發表-大學部
O15-S1-2
層積、鑽孔與破殼對後大埔石櫟種子發芽之影響
林子庭、蔡鴻明、林瑞進
O15-S2-4
林下養蜂蜂蠟結合樹木精油開發部落香氛蠟燭之探討
楊貫群、廖晉翊、陳美惠
O15-S2-5
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教案設計-以洋燕為例
李沅羲、陳美惠
O15-S1-5
澎湖青螺濕地可利用自然資源於環境教育 DIY 活動之創意利用
藍玉堡、柳中翔、吳書丞、翁承佑、楊智凱、范貴珠
O15-S2-7
以絞股藍作為林下經濟作物之生長比較
林軒志、賴宜鈴
O15-S2-6
台灣天仙果林下栽植可行性之初步成果
王義仲、蘇夢淮、許巧穎、李易軒
學生口頭發表-育林組
O14-S2-4
臺灣肖楠 Levopimaradiene 雙萜合成酶之功能鑑定
程胤瑜、曲芳華
O14-S2-2
修改 Anderson 培養基中無機氮源種類及 NO3-:NH4+比例 在杜鵑花組織培養繁殖之應用:以唐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為例
陳易新、廖宇賡
O14-S2-5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 Floral Development in Acacia confusa
Vai-cheng Leung, Kuan-ying Li, Jia-Bin Tsai, Jeng-Der Chung, Ying-Hsuan Sun
O14-S3-7
臺灣白及菌根內菌根菌群落結構
謝孟哲、李勇毅、吳羽婷
O14-S3-3
黃金葛 (Epipremnum aureum) 垂直與水平生長形態之光合作用表現及轉錄體分析
李耘慈、王經文、王明潔、曹乃文、孫英玄
O14-S3-5
馬藍之葉部生物量與碳氮元素含量之表現
王天佑、林世宗、鍾智昕
學生口頭發表-經營組
O13-S3-4
霧台鄉深度旅遊之遊程規劃與遊客滿意度研究
柯靜宜、陳美惠
O13-S3-1
專家對造林獎勵政策之看法及其與森林價值關聯性之探討
林佩貞、顏添明
O13-S2-4
氣候變遷對森林遊樂區影響之研究—以阿里山為例
林珮瑄、柳婉郁
O13-S2-3
移動式光學感測器應用於林木立體建模
劉世玄、彭炳勳、陳建璋、魏浚紘
O13-S3-5
蜜源植物監測方法與 UAV 之應用-以霧台鄉為例
劉家翔、陳美惠、廖晋翊、魏浚紘
O13-S2-6
氣候環境指標與臺灣林火關聯性之研究
俞鈜文、王世宇、柳婉郁
學生口頭發表-生態組
O12-S3-1
森林共生真菌資源:台灣三種松科特有種林木之外生菌根真菌多樣性
劉人丞、汪碧涵
O12-S1-3
地理隔離效應對臺灣特有南湖碎雪草的遺傳變異與族群結構之影響
鄭喻孜、王志強、洪國翔
O12-S2-1
自由活動犬貓與臺灣中大型野生哺乳動物間之時空交互作用
侯穎霖、翁國精
O12-S2-3
塔塔加遊憩區遊客活動對大型草食性哺乳動物出現指數與活動模式的影響
馮芷欣、陳相伶、曾喜育
O12-S2-5
惠蓀林場火後地被植群組成與更新
鄭雋羲、曾喜育
O12-S1-5
臺灣產常綠杜鵑亞屬(杜鵑花屬,杜鵑花科)葉表皮特徵研究
鄭雅蓉、曾彥學、曾喜育
學生口頭發表-林產組
O11-S3-7
粒片板芯合板之研製及其性質探討
黃鈺婷、塗三賢、楊德新
O11-S1-4
土肉桂純露成分分析及其抑制 PDE5 活性探討
王崇瑄、王升陽
O11-S1-3
雪松醇對褐根病菌的抗菌活性之探討
劉家雯、蔡伯衡、曹乃文、王升陽
O11-S2-3
微米與奈米級絹雲母應用於造紙濕端保留助劑之可行性探討
羅昱佳、彭元興
O11-S2-1
台灣西南部四樣區刺竹林分之生物量及碳儲存量之探討
曾春元、林翰謙、夏滄琪、林曉洪
O11-S3-5
薑黃素試製水性染料及其性質
林鈺臻、陳奕君